新闻资讯
行业动态
中国民航飞行学院30多架退役飞机将对公众开放
- 来源:航铁集团飞机租赁有限公司门户网站
- 发布时间:2022/11/7
伊尔14曾是周恩来总理的座驾
最让学院自豪且有纪念意义的一架退役机是编号为“676”的伊尔14。这架民航客机的外壳已经有些斑驳,机翼也有些损毁,尾翼上的五星红旗不再明显。伊尔14也是中国民航涂装,从机身上漆的褪色程度估计“退休”久已。
在机舱内,能看到一排布艺沙发,舱顶是米黄色的真皮绷制,从许多的细节上仍能看出这架客机的与众不同。
“它曾经是周恩来总理的座驾之一。”黄选红介绍,这架飞机是新中国最早的一批飞机,1956年从当时的苏联购进,由中国民用航空局管辖,供周恩来总理做备用专机之一。
这架伊尔14是1978年后由中国民航局调给飞行学院作为教练机使用,直到1985年退役。同行的飞行学院工作人员向翼鹏告诉记者,飞机调到飞行学院也是有缘由的,飞行学院1956年成立之初,是由周总理负责前期筹建,因此这架飞机对学院来说是“具有纪念价值”的。 据介绍,伊尔14型飞机机长22.31米,机高7.79米,载客35名,巡航时速320千米/小时。我国引进后曾作为支线客运的主力机种,并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第一代专机。
讲述往事
驾驶伊尔14需用水泥墩控制平衡
67岁的丁援朝是中国民航首批特级飞行员,从1970年第十五期毕业留校,到2011年退休,飞行了半辈子,是业内公认的飞机教学权威专家。昨日,远在西昌邛海边陪伴母亲度假的丁援朝说起当年的飞行往事,仍然很激动。“脚踏万里白云,胸怀碧海蓝天”是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。
“那时会开车的人都屈指可数,更别说开飞机了。”丁援朝笑着说,1968年3月11日,他来到中国民航高级学校(飞行学院前身),40多年的飞行生涯,执飞机型10多种,飞行上万小时。那架编号“676”的伊尔14也是他曾经执飞的飞机之一。
“12年都在飞伊尔14,直到它退役,这是10多种机型中最难飞的,飞伊尔14不仅是个脑力活,还是体力活。”在这名功勋飞行员眼中,伊尔14机身重,设计较落后,平衡不太好,操纵杆也很重,如同开老式吉普车,但它能训练学生的操纵能力。
“它设计配重不太好,重心靠前,空机没有载货的话,就需要搬水泥墩来控制平衡。”丁援朝介绍,“起飞前把水泥墩子放后舱,降落后将水泥墩子放前舱。”现在广汉机场边上,还有当初使用过的水泥墩子。在空机的情况下,伊尔14T型和M型,需要借助300公斤和600公斤的水泥墩子来调整平衡。
最让学院自豪且有纪念意义的一架退役机是编号为“676”的伊尔14。这架民航客机的外壳已经有些斑驳,机翼也有些损毁,尾翼上的五星红旗不再明显。伊尔14也是中国民航涂装,从机身上漆的褪色程度估计“退休”久已。
在机舱内,能看到一排布艺沙发,舱顶是米黄色的真皮绷制,从许多的细节上仍能看出这架客机的与众不同。
“它曾经是周恩来总理的座驾之一。”黄选红介绍,这架飞机是新中国最早的一批飞机,1956年从当时的苏联购进,由中国民用航空局管辖,供周恩来总理做备用专机之一。
这架伊尔14是1978年后由中国民航局调给飞行学院作为教练机使用,直到1985年退役。同行的飞行学院工作人员向翼鹏告诉记者,飞机调到飞行学院也是有缘由的,飞行学院1956年成立之初,是由周总理负责前期筹建,因此这架飞机对学院来说是“具有纪念价值”的。 据介绍,伊尔14型飞机机长22.31米,机高7.79米,载客35名,巡航时速320千米/小时。我国引进后曾作为支线客运的主力机种,并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第一代专机。
讲述往事
驾驶伊尔14需用水泥墩控制平衡
67岁的丁援朝是中国民航首批特级飞行员,从1970年第十五期毕业留校,到2011年退休,飞行了半辈子,是业内公认的飞机教学权威专家。昨日,远在西昌邛海边陪伴母亲度假的丁援朝说起当年的飞行往事,仍然很激动。“脚踏万里白云,胸怀碧海蓝天”是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。
“那时会开车的人都屈指可数,更别说开飞机了。”丁援朝笑着说,1968年3月11日,他来到中国民航高级学校(飞行学院前身),40多年的飞行生涯,执飞机型10多种,飞行上万小时。那架编号“676”的伊尔14也是他曾经执飞的飞机之一。
“12年都在飞伊尔14,直到它退役,这是10多种机型中最难飞的,飞伊尔14不仅是个脑力活,还是体力活。”在这名功勋飞行员眼中,伊尔14机身重,设计较落后,平衡不太好,操纵杆也很重,如同开老式吉普车,但它能训练学生的操纵能力。
“它设计配重不太好,重心靠前,空机没有载货的话,就需要搬水泥墩来控制平衡。”丁援朝介绍,“起飞前把水泥墩子放后舱,降落后将水泥墩子放前舱。”现在广汉机场边上,还有当初使用过的水泥墩子。在空机的情况下,伊尔14T型和M型,需要借助300公斤和600公斤的水泥墩子来调整平衡。